皇上,还记得我吗?我就是1999年那个Linux伊甸园啊-----24小时滚动更新开源资讯,全年无休!

如何使用多种编程语言而又不失理智

多语言编程环境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好处,也带来可能威胁组织的复杂性。

如今,随着各种不同的编程语言的出现,许多组织已经变成了数字多语种组织digital polyglots。开源打开了一个语言和技术堆栈的世界,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语言和技术堆栈来完成他们的任务,包括开发、支持过时的和现代的软件应用。

与那些只说母语的人相比,通晓多种语言的人可以与数百万人交谈。在软件环境中,开发人员不会引入新的语言来达到特定的目的,也不会更好地交流。一些语言对于一项任务来说很棒,但是对于另一项任务来说却不行,因此使用多种编程语言可以让开发人员使用合适的工具来完成这项任务。这样,所有的开发都是多语种的;这只是野兽的本性。

多语种环境的创建通常是渐进的和情景化的。例如,当一家企业收购一家公司时,它就承担了该公司的技术堆栈 —— 包括其编程语言。或者,随着技术领导的改变,新的领导者可能会将不同的技术纳入其中。技术也有过时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了组织必须维护的编程语言和技术的数量。

多语言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好处,也带来复杂性和挑战。最终,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控制,多语言将会扼杀你的企业。

棘手的技术绕口令

如果有多种不同的技术 —— 编程语言、过时的工具和新兴的技术堆栈 —— 就有复杂性。工程师团队花更多的时间努力改进编程语言,包括许可证、安全性和依赖性。与此同时,管理层缺乏对代码合规性的监督,无法衡量风险。

发生的情况是,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编程语言质量和工具支持的高度可变性。当你需要和十几个人一起工作时,很难成为一种语言的专家。一个能流利地说法语和意大利语的人和一个能用八种语言串成几个句子的人在技能水平上有很大差异。开发人员和编程语言也是如此。

随着更多编程语言的加入,困难只会增加,导致数字巴别塔的出现。

答案是不要拿走开发人员工作所需的工具。添加新的编程语言可以建立他们的技能基础,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设备来完成他们的工作。所以,你想对你的开发者说“是”,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编程语言被添加到企业中,它们会拖累你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在规模上,所有这些语言和工具都可能扼杀企业。

企业应注意三个主要问题:

  1. 可见性: 团队聚在一起执行项目,然后解散。应用程序已经发布,但从未更新 —— 为什么要修复那些没有被破坏的东西?因此,当发现一个关键漏洞时,企业可能无法了解哪些应用程序受到影响,这些应用程序包含哪些库,甚至无法了解它们是用什么语言构建的。这可能导致成本高昂的“勘探项目”,以确保漏洞得到适当解决。
  2. 更新或编码: 一些企业将更新和修复功能集中在一个团队中。其他人要求每个“比萨团队”管理自己的开发工具。无论是哪种情况,工程团队和管理层都要付出机会成本:这些团队没有编码新特性,而是不断更新和修复开源工具中的库,因为它们移动得如此之快。
  3. 重新发明轮子: 由于代码依赖性和库版本不断更新,当发现漏洞时,与应用程序原始版本相关联的工件可能不再可用。因此,许多开发周期都被浪费在试图重新创建一个可以修复漏洞的环境上。

将你组织中的每种编程语言乘以这三个问题,开始时被认为是分子一样小的东西突然看起来像珠穆朗玛峰。就像登山者一样,没有合适的设备和工具,你将无法生存。

找到你的罗塞塔石碑

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 SDLC 中企业及其个人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可以使用以下最佳实践创建解决方案:

  1. 监控生产中运行的代码,并根据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标记组件(例如,常见漏洞和暴露组件)的风险做出响应。
  2. 定期接收更新以保持代码的最新和无错误。
  3. 使用商业开源支持来获得编程语言版本和平台的帮助,这些版本和平台已经接近尾声,并且不受社区支持。
  4. 标准化整个企业中的特定编程语言构建,以实现跨团队的一致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依赖性。
  5. 根据相关性设置何时触发更新、警报或其他类型事件的阈值。
  6. 为您的包管理创建一个单一的可信来源;这可能需要知识渊博的技术提供商的帮助。
  7. 根据您的特定标准,只使用您需要的软件包获得较小的构建版本。

使用这些最佳实践,开发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时间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是执行基本的工具或构建工程任务。这将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的所有环境中创建代码一致性。由于维护编程语言和软件包分发所需的资源更少,这也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这种新的操作方式将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生活更加轻松。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8/11/multiple-programming-languages

作者:Bart Copeland 选题:lujun9972 译者:heguangzh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转自 https://linux.cn/article-10291-1.html